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分享] 清洁消毒管理规范

发布时间: 2025-02-28 12:35:57 作者: 新闻中心


  从人、料、物、法、环、测六个维度怎么样做清洁消,防止食品接触面、原料、半成品的微生物污染,保证产品的食品安全。

  负责部门物料、设备、设 施、环境、人员等卫生的管理工作,确保部门卫生状况符合公司运作的要求;

  员工的进入按照《生产车间进出人员规范标准》执行,更衣后在一楼进行洗手消毒,按《生产部进入车间人员规范标准》洗手消毒流程执行。

  进入高清洁区进行洗手消毒方可进入,且应对员工身着工衣喷洒65%酒精消毒。

  洗手消毒液浓度为 100PPM,每四小时清洁消毒池后更换一次消毒液,记录于《消毒液配置记录表》。

  员工的个人卫生按照相关规定中员工健康和卫生控制的要求执行,在开始工作前各班组长需对员工的卫生情况做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上岗操作,将检查结果记录于《班前卫生检查表》。

  5.2.1 生产开始前操作员清洁本区域卫生,班组长需检查所在区域的卫生情况:

  5.2.2 生产过程中要求员工按照规范操作,生产过程中的清洗消毒程序如下表所示:

  1、a 用吹去设备表面污垢及残渣,对于不易清洁的 油污可用湿毛巾沾取清洁剂去除后用清水冲刷干净后 用毛巾抹干,不能用水冲洗的部位可用洁净湿毛巾擦 拭;

  b 用浸有有效氯含量为 200ppm 消毒液的毛巾擦拭 或用 75%酒精溶液喷洒设备表面;

  1. 物料按适宜储存温度进行储存,生产时,备用物料上方要做好防护,防止异物掉入,减少微生物滋生;生产结束剩余物料做好标识冷藏储存(标识要素:物料名称、 储存人姓名、储存时间、保质期),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下次生产时优先使用。

  2. 所有原辅料传入车间前应去除外包装物(包括纸箱、 纸盒、编织袋),高清洁区另需对内包装进行消毒后方可入包材室与配料室,按照《包材室管理规范》及《配 料岗位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管理,并做好防尘措施(如 加盖保鲜薄膜纸)。包装材料每日在班前及工作完成 后均需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为臭氧杀菌,记录于《包材 室消毒记录表》。

  3. 转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质量要求 ,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 。

  4.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 ,职责分明,能对不合格品 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

  1.工作开始前车间打开紫外线灯或用臭氧机进行空气 消毒约 30min,短时间中断生产应打开紫外线灯消毒。垃圾桶使用前应清洗干净,桶上盖位置用 65%酒精进行 消毒。垃圾及时入垃圾桶,且垃圾桶内垃圾要及时清理出车间。

  2.生产过程中操作台面不得摆放于当下操作无关的任 何物品,每批操作完成后应及时清理。

  3.工作开始前物料传递窗口周围、门把手处用 65%酒精 进行消毒。生产过程中,物料传递窗口和入口门保持紧 闭状态,不得随意打开,传递完物料和进出门口时必须 及时将门关上。

  4.高清洁区域内温度要求控制在 20℃以下,每小时监控 一次温度情况,并记录于《温湿度监控记录表》中,一般清洁区温度适宜即可。

  5.每周车间至少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且至少每月一次 食品安全小组按照《生产车间卫生安全检查标准》的要 求对生产车间卫生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并记录于《生产车间 月度卫生检查记录表》中,

  将检查结果记录于《班后卫生检查表》,若不符合要求整改后员工方可离开,离开时打开紫 外灯及臭氧发生装置。

  5.3.1 所有原辅料传入车间前应去除外包装物(包括纸箱、纸盒、编织袋),高清洁区另需对内包装做消毒后方可入包材室与配料室,按照《包材室管理规范》及《配料岗位作业指 导书》要求做管理,并做好防尘措施(如加盖保鲜薄膜纸)。

  5.3.2 包装材料每日在班前及工作完成后均需做消毒,消毒方式为臭氧杀菌,记录于《包材室消毒记录表》。

  5.4.2 更衣、换鞋室每天每隔两小时清洁一次,保持地面、柜体干净、整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无异味,保持纱窗、软帘门等无破损、无污渍。记录于《更衣换鞋室清洁检查记录表》。

  将检查结果记录于《班后卫生检查表》,若不符合标准要求整改后员工方可离开,离开时打开紫外灯及臭氧发生装置。

杏彩体育官方平台 微信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