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袋产品 首页 > 编织袋产品
蜜雪冰城成长密码:河南草根兄弟如何用3000元撬开百亿茶饮帝国大门?

发布时间: 2025-03-04 02:36:59 作者: 编织袋产品


  蜜雪冰城港股公开发售结束,融资认购倍数达到5125倍,认购金额达到1.77万亿港元,刷新港股历史纪录。

  2.作为全球现制饮品规模第一的品牌,蜜雪冰城凭借高质低价的产品、强大的供应链以及快速扩张的门店网络,逐步成长。

  3.除此之外,蜜雪冰城正加速完善海外供应链建设,计划在东南亚建立多功能供应链中心,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

  4.目前,蜜雪冰城已在东南亚4个国家建立了7个自主运营仓库,总面积约6.9万平方米,未来还将继续扩大物流设施。

  2月26日上午,蜜雪冰城港股公开发售正式结束,融资认购倍数达到5125倍,认购金额达到1.77万亿港元。

  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港股的历史纪录,且远超2021年快手1.26万亿港元的冻资规模。

  此前,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在上市首日均遭遇破发。一时间,新茶饮破发“魔咒”的说法甚嚣尘上。

  从郑州的一家街边刨冰摊起步,蜜雪冰城凭借高质低价的产品、强大的供应链以及快速扩张的门店网络,一步步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

  如今,随着“出海”步伐的加快,蜜雪冰城的市场想象空间被进一步打开,为新茶饮赛道带来了更多可能。

  蜜雪冰城的创始人叫张红超,1978年出生于河南商丘宁陵县,是个实打实的农村娃。

  初中阶段,家中的四个孩子都在上学,经济条件拮据,所以在种粮食作物之余,张红超还帮着家里种过板蓝根、甜叶菊,养过鸽子、兔子、猪、蚕,修过摩托车。

  一是“爱鼓捣电子科技类产品”。谁家的收音机、电视坏了,他都能修好。甚至还用电子元器件为弟弟造了一个手表;

  二是“特别爱说”。“这种爱沟通的习惯就一直保留到了现在。”张红甫在创业日记中写道,“哥哥和人沟通,从来都是不怕繁琐,务必讲透……现在明白过来了,也更心疼他了,这么多年他不是啰嗦,他只是认真。”

  1996年,张红超考上了河南财经学院(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公关文秘专业。除了第一次学费家里给的,剩下的生活费和学费全靠兼职赚来。卖奶粉、做食品业务员、给药企做问卷调查、在餐厅打工……白天,他奔波于各个兼职岗位。晚上,则在夜市卖玫瑰。

  1997年春,临近毕业的张红超想为自己谋个稳定的营生,这时他想起在商丘随处可见的刨冰,在郑州却从没见过,于是便决定把刨冰带到郑州。

  他回到商丘,把刨冰一条街研究了个遍,一家一家地观察。然后自己买了材料,亲手做了一杯刨冰给奶奶品尝,得到了她的认可。

  为了支持孙子创业,奶奶拿出了压箱底的3000元,小心翼翼地缝进了张红超的口袋里。

  为了省钱,张红超用上了小时候鼓捣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功底”,自己焊了台刨冰机,买零件组装了音箱和功放。

  白天在店里忙活,晚上回到家还要熬制糖浆。第二天一大早,把原料送到店里,张红超就得赶到郑州肉联厂载冰块。

  当时还没有制冰机制出来的小冰块,而是长约1.2米,宽60厘米,厚30厘米的巨型冰砖。

  有一次,张红超因为重心不稳摔倒在路中间。等他把冰块从车上卸下来,扎好车,再把蛇皮袋里的冰块重新绑上去,冰已化了三分之一,而他浑身也已被汗浸透。

  由于长期徒手处理冰块,张红超的手得了关节炎,至今手指关节看起来还有些肿胀。

  都说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1997年寒流刨冰创业的第一年,就经历了“三死三生”。

  张红超的第一家店,只开了两个月就被迫关门。第二家店靠学校,生意不差,但没多久就因修路被封。第三家店开了没多久又赶上拆迁。

  1999年,第四次开店,张红超搬到了文化路与博颂路的交叉口,盘了一间六十多平米的店铺,产品也从刨冰升级到了雪花冰,并有了香蕉船、奶昔、冰淇淋等更多选择。店名正式改为“蜜雪冰城”,起名的是张红超的哥哥。

  2000年初,郑州开始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蜜雪冰城在三年内经历了四次拆迁。

  生意慢慢的变好,张红超在菜馆门口弄了个水吧,卖2块钱的蛋筒冰淇淋,没想到物美价廉的冰淇淋一下子火了起来。

  2006年,张红超推出首支定价1元的新鲜冰淇淋,并于次年开了第一家冰淇淋店。也是在那一年,弟弟张红甫加入蜜雪冰城,成为公司第一代加盟商。

  于是,当一二线城市被二三十元一杯的网红茶饮占据时,张家兄弟将目光投向了“被忽视的大多数”——下沉市场,开拓出一片广阔的蓝海。

  “哥哥是理工男,很会计算。但是,他的计算从来不是算计顾客如何从他们口袋里多掏钱,而是算计自己,如何能把更低的价格做到极致,获得更多顾客的喜欢。”张红甫在创业日记中这样描述哥哥。

  蜜雪冰城开第一家店时,做招牌的店错把“蜜”写成了“密”,由于改字成本高昂,商家提出便宜200块钱,让张红超将就着用。为了省钱,张红超同意了。

  在成本上锱铢必较,早期的这种“算计”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蜜雪冰城的核心竞争力。

  张红超的定价策略不是跟随市场潮流,也不是盯着竞争对手,而是采用成本倒推的方式:先算出精确的成本,再加上微量的毛利,最终确定产品的价格。

  省下的成本,他选择让利给消费者。正是这样的形式,才让2元的冰淇淋和4元的柠檬水成为现实。

  低价是初衷也是坚持,但还得有“坚持低价”的底气,有“低价不低质”的能力。

  彼时,蜜雪冰城的加盟店大量增加,依赖外部供应商的冰淇淋断供,导致大量加盟商投诉。

  多年过去,强大的供应链已成为蜜雪冰城在当下激烈竞争中稳步发展的“护城河”。

  据灼识咨询数据,目前蜜雪冰城有60%以上的饮品原料已实现自主生产,这一比例在中国现制饮品行业中最高。同时,公司在国内建立了五大生产基地,覆盖糖、奶、茶、咖、果、粮、料七种核心食材。

  此外,蜜雪冰城还构建了覆盖全球六大洲、38个国家的采购网络,规模化采购下,其原材料成本整体低于行业中等水准。以2023年为例,蜜雪冰城采购的同类型、同质量奶粉和柠檬,成本分别比同行低了10%和20%以上(据招股书)。

  近期,蜜雪冰城还取得了两项重要进展:一是获得液体乳产品食品生产许可证;二是与君乐宝达成战略合作,合资建设“雪王牧场”,所产牛奶将优先供应蜜雪冰城。

  一边努力减少相关成本,一边死死守住质量。蜜雪冰城的成功,离不开这两条并行的路。

  “好料才能出好菜”,这是张红超父亲常说的话,如今也成了蜜雪冰城做产品的信条。

  4元的冰鲜柠檬水从2013年面世至今,从没涨过价。但里面的柠檬用量,却是在提升的。

  正是这种坚持,打破了人们“便宜没好货”的刻板印象,让蜜雪冰城成了市场里的“独一份”:

  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都曾试图走过低价路线。然而,由于门店规模不足等原因,始终没有办法将成本压到蜜雪冰城的水平。

  疫情持续的那三年,许多奶茶品牌迫于成本压力纷纷涨价,而蜜雪冰城仍然坚持不涨价。

  张红甫在创业日记中曾这样写道:“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我只是希望我们的顾客能够轻轻松松,丝毫没有压力。只要他们喜欢,只要我们还能扛得住,我们就永远走群众路线。”

  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深耕下沉市场,让这家由草根兄弟创立的茶饮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铺开,悄然渗透到全国各地。

  2024年,现制饮品行业整体增长放缓,竞争从增量转向存量,部分头部品牌选择降速聚焦运营。然而,蜜雪冰城却逆势而上,与同行进一步拉开差距:

  根据招股书,截至2024年9月,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数达到4.5万家,超越星巴克的4.02万家,成为全世界现制饮品规模第一的品牌。

  对比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净增7737家门店,平均每天新增约28.7家(按270天计算)。古茗2024年前三季度净增777家,沪上阿姨上半年净增648家。另一家头部品牌茶百道,上半年净增581家。而后三者的门店规模均属中国现制饮品Top5。

  在横向增加开店数量的同时,蜜雪冰城还在纵向拓展,往更深更偏远的乡镇“扎根”。

  截至2024年9月,蜜雪冰城门店网络已确定进入到4900个乡镇,而在一年前,这一个数字还只是3100个。

  当然,连锁品牌的扩张不应仅以门店数量为衡量标准,开店质量也至关重要,蜜雪冰城在这方面也并不含糊: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分析来看,蜜雪冰城的各项经营指标整体不断改善:2024年1-9月,蜜雪冰城GMV(终端零售额)达到449亿元,同比增长21.4%;营收187亿元,同比增长21.2%;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42.3%。

  在大面积开出新店同时,蜜雪冰城的老店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单店销售额继续增长。在2021年及之前开业的老店,平均单店日均GMV从2022年的4,010.8元,增至2023年的4492.8元,并进一步增加到2024年1-9月的4746.2元。

  “两美元,让全球人民吃好喝好!”2021年,张红超在内部会议上提出了低价海外扩张的宏愿。

  越南作为东南亚新兴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且与中国文化、饮食上的习惯相近,为蜜雪冰城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沃土。

  2020年,进入印尼;2022年,品牌覆盖东南亚11国,并进一步拓展至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截至2024年9月,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量达到4800家。

  而连锁餐饮企业出海所面临的,则是对企业标准化运营、供应链体系、本土适应及文化融合能力的综合考验。

  即便蜜雪冰城已是国内新茶饮出海企业中走得最远的,但更多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蜜雪冰城海外门店的单店GMV为国内的6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蜜雪冰城部分原材料仍需从国内运输,依赖海上物流。船舱内的高温和湿润空气,尤其是海水蒸发带来的盐分,对产品外包装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同时,东南亚国家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运输时效远不及国内。此外,各国食品生产标准和要求差异较大,在门店落地前需投入大量时间和成本研究并生产符合当地标准的原材料。

  公司计划在东南亚建立多功能供应链中心,集生产、研发、数字化运营于一体,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2023年,蜜雪冰城海南生产基地投入运营,年产能达4.5万吨,生产冷冻水果、咖啡、糖浆和小料等产品,并计划在2025年完成二期扩建,进一步支持海外业务。

  目前,蜜雪冰城已在东南亚4个国家建立了7个自主运营仓库,总面积约6.9万平方米,未来还将继续扩大物流设施。

  新茶饮出海的不止于商业,更是文化的融合与平衡,蜜雪冰城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是重塑雪王形象。在泰国,雪王脱下红斗篷穿上当地特色服饰;在日本,雪王头戴日本传统头饰,像漫画中的热血少年;在韩国,雪王则跟随KPOP文化潮流戴上墨镜,唱着RAP。

  同时,蜜雪冰城将主题曲《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翻译成英语、韩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等多种语言,在各大门店循环播放。

  此外,海外各地的门店布局也和国内不同。比如在越南,店铺需要整套租赁,面积大且窄深,蜜雪冰城为满足当地人对社交的需求,在门店里增加了休闲区域,灯光也更柔和、亮度更低,还在大学区域门店增加了学习空间。

  而蜜雪冰城通过一系列举措,在模式、供应链、品牌和组织能力等方面一直在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先者”。

  《2023茶饮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茶饮市场规模达30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3%。对于蜜雪冰城来说,面前是一片有待开拓的广阔空间。

  未来,蜜雪冰城能否在海外市场突破重重挑战,实现“让全球每个人享受高质平价的美味。”可以让我们持续关注。它在海外市场的每一步探索,亦将为中国新茶饮品牌走向世界提供宝贵的经验。

杏彩体育官方平台 微信在线咨询